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引擎,也是贵州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版图的历史机遇。
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专门设置“圆桌对话”活动,参加对话的嘉宾们出主意、想办法,为贵州接轨“一带一路”建言献策。思想碰撞,句句紧扣贵州区域经济竞争与协同发展,字字透露出真切的信息——“一带一路贵在行动”。
“一带一路”面前,贵州怎样抓住商机?
从去年到今年,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曾6次到访贵州。
美丽的多彩贵州,在杨建国心上镌刻了5个“好”:好声音、好印象、好平台、好生态、好环境。他帮助贵州招商引进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而今“一带一路”为贵州展现了大好商机,如何抓住它,不让机会从指缝中溜掉?杨建国送上六字真言——“创新、平台、服务”。
“要想办法让产业落地。”杨建国说,首先要有创新的理念,一个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也可以成为新兴产业,如果新兴产业不再升级,也将导致成为传统产业。
“贵州大数据正站在‘风口’上,而且和‘一带一路’沿途的国家已经有了合作。”他高兴地告诉大家,最近在这些国家里面,听到关于中国最多的声音,还是我们贵州的消息。
谈到平台,杨建国表示,产业园区应该差异化发展,并且要延伸完整产业链,为主导产业寻找上下游的相关行业。
服务更是招商引资的关键。“不能吹得天花乱坠地把企业引进来以后,关门打狗。”杨建国说,优质服务比优惠政策更为重要。
高铁时代来临,投资贵州是不是好时机?
46年前,19岁的叶辛和16岁的妹妹成为知青,从家乡上海来到千里之外的贵州插队落户。
“我记得那个时候坐火车要整整两天三夜,56个小时。”叶辛感叹,贵州重峦叠嶂,当年黔道更比蜀道难。
而今贵州发生了大变化。上个月,叶辛专程乘坐了一次高铁,重温昔日记忆。“这一次我早上8时22分从上海出发,下午5时49分就到了贵阳。”
自从去年年底贵广高铁通车之后,贵州挥手告别了没有高铁的历史,从此步入风驰电掣入四海的新时代。现在投资贵州是不是好时机呢?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朝伦底气十足:“投资贵州是十分正确、明智、理想的选择。”
“打开中国地图,贵州正处于‘一带一路’节点位置上。”陈朝伦介绍,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贵州四通八达,大数据、大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风生水起,是一块投资福地。
他向嘉宾们展示了一组数据:2015年春节,贵州到广州的出行人数同比增长40%,而广州到贵州的出行人数同比增长10倍以上。数据急剧攀升的背后,正是贵广高铁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
不仅仅是旅游产业潜在巨大市场商机,贵州绿色产业的前景也是一片看好。“贵州正在将低端、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进行转型,而且在高铁沿途打造以绿色产业为主的经济带,种植优质的水果、蔬菜、茶叶运送到沿海市场。”
融入国家布局,县市区域该怎么做?
乘“一带一路”的东风,驭高铁经济带疾行,这是当下贵州经济发展的写照。
贵在行动。全省各地纷纷把握良机,掀起经济发展的新高潮。
“融入高铁经济带,六盘水有信心、有能力、有准备。”六盘水市副市长范三川底气十足。
六盘水的底气有着强有力的支撑。
临川、滇、桂的六盘水是天然的交通枢纽,随着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六盘水已拥有“四省立交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三线建设为六盘水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投资发展环境已经基本稳定,产业规模初具。
42%的森林绿化率、每年223天以上的舒适天气、良好的生态优势,成为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资源优势汇聚成为发展底气,六盘水已经朝着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目标疾行。
从开放性的平台建设、到改善投资环境、到人才引进与培育,范三川的描述中,六盘水铿锵前行的脚步呈现在听众眼前。
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六盘水将工作的核心放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
“六盘水已经围绕着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一个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六盘水正呼之欲出。”
迎接客商,“门户”如何扮靓“窗口”?
有“黔楚襟喉”、“黔东门户”之称的玉屏侗族自治县,区位优势不言而喻。基于此,玉屏提出了响亮的发展目标——打造黔东中心城市、黔东经济区西南旅游集散地。
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发展良机,玉屏应时而动。
“一方面我们要做大做美城镇。”玉屏自治县县长杨德振在现场说。
“沪昆高铁、沪昆高速和松铜高速在玉屏境内呈十字分布,因交通而带来的城市扩张已经启动,大玉屏指日可待。底蕴深厚的侗族文化、秀丽的阳河,这是我们做美玉屏的资源。”杨德振信心满满。
做大和做长产业是玉屏打造黔东中心城市的关键一招。
杨德振说,“玉屏在电力、建材、橡胶再生胶等产业方面已经颇具基础,正立足这些产业引进上下游产业链,将其做大做强。”
建设富裕和谐农村是玉屏发展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立足实际,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发展,让农民就地致富,玉屏的发展之路让现场嘉宾点头称赞。
“我们已经引进了广州的温氏集团,这个龙头企业将给玉屏的种植养殖业带来一个发展的惊喜。”杨德振对此很有信心,“2014年,全县生猪出栏率6万头,产值在1亿元以上。今年可达到20万头。”
发展种植养殖业,并不是玉屏建设富裕和谐农村的全部内容。以温氏集团带动打造循环农业,才是其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