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制造业的数字化,即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使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自动化发展。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并将催生新的营销和生产方式。
“互联网+”创新
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互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它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的对象。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管理柔性化
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这与传统B2C商业模式下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完全不同。
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型的生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和品牌商。生产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组织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产方式由大批量、标准化的推动式生产向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转变。拉动式的生产并不一定要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的预测,关键是供应链的各方面更紧密的协同,以实现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所谓“柔性化”是指供应链具有足够弹性,产能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多款式的小批量”可以做,需要大批量翻单、补货也能快速做出来,而且无论大单、小单能做到品质统一可控,成本相差无几、及时交货。对于企业而言,柔性化供应链的最大收益在于把握销售机会的同时,又不至于造成库存风险。
智能互联网化
在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互联时代,制造业的智能互联网化正成为一种大趋势。产品的智能与互联,在依靠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生了三个转变:从机械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变、从智能产品向智能互联产品转变、从提供产品向提供基于产品的服务转变。这三个转变使信息可以在产品、运行系统、制造商和用户之间联通,也使得产品的智能与互联成为可能。企业在快速开发智能互联产品的同时,也能收集、分析和分享产品内外各个环节产生的大量数据。
信息网络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制造业的智能互联网化正在成为一种大趋势。为了实现智能互联网化,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与互联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开放式创新水平和基于产品的服务化水平,并不断拓展行业边界,重构制造资源组合,优化产业的生态系统。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用户随时互动,并让其参与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与此同时,“互联网+”为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带来了难得机遇。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不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医疗、远程教育、位置服务等新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由于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一流的互联网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激励下,企业正在经历一场绝不亚于20世纪经历的新工业革命的大转变。这次的革命将触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过程,改写由艾尔弗雷德·斯隆、亨利·福特等工业时代的巨人立下的规则。正在崛起的21世纪的公司,在许多方面将与传统的企业截然不同。经济学博士、美国数字可视系统与咨询公司总裁戴维·蒂科尔说:“我们看到的不是经济中的细微变化,而是生产史上划时代的变革。以往企业经营中也曾出现过许多变化,但是没有什么比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更重要。同蒸汽机或者生产装配线一样,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进步,而且是一个大进步,它的革命性的真谛,我们今天实际上仅仅体验到其中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