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贵州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2-09 09:40:49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数字网络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关键网络能力明显提升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网络环境和用户基础明显改善。关键网络能力提升明显,出省带宽能力加快扩大,目前,带宽总计达到4580Gbps;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建设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满格贵州”取得实效,新建3G/4G基站2.05万个,基本实现城区、乡镇有效覆盖。“光网贵州”加快建设,光缆线路(含广电)总长度达104.81万公里,光纤到户覆盖家庭1836.43万户。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20Mbps以上,50%以上用户使用20Mbps及以上速率宽带产品。用户规模大幅增长,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412万户,“十二五”期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17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0%,其中3G/4G用户达到1733万户,占用户总数的55%。互联网网民数达到1300万人。
       2.数字产业基础:产业链条较为齐备,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信息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为突破口的发展格局,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016年,通信服务业业务总量796.6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8%和35%,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509.15亿元,实现增加值93.38亿元,同比增长66.6%;手机产量全国第4。大数据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有核心业态企业39家、关联业态企业383家、衍生业态企业409家,已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交易和运营企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涌现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6年交易额1480亿元,同比增长25.41%。
       3.数字智力基础:人才环境加快优化,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我省连续出台《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黔党发〔2012〕31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人领发〔2013〕5号)、《关于印发<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黔人领发〔2013〕8号)、《关于印发<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人领发〔2014〕1号)等政策,持续优化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近年来,已培养培训超过3万名电子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引进众多国内知名大数据专家和领军人才。2016年引进创新创业人才106余名、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名。全省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达到327家。
       4.数字应用基础:融合渗透深入广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数字资源与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多个方面,助力各行业领域创新升级。农业方面,“农经云”聚合省内8个主要涉农部门的数据资源,提供涉农大数据服务和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日均发布信息1.5万条。“贵农网”农村电商平台建成11个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1219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420万农村居民。工业方面,“工业云”提供260个云应用,服务企业用户1.6万家,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传统企业电商覆盖率显著提高。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方面,“数据铁笼”行动计划让权力阳光下运行,“电子政务云”实现网上项目联审联批,“扶贫云”助力精准扶贫,“环保云”辅助环保决策,“食品安全云”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医疗健康云”、“智能交通云”、“教育云”、“旅游云”等都大大促进了数字惠民,让群众拥有了数字红利的获得感。
       (二)发展优势
       1.战略优势: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发展态势逐渐形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重视贵州发展,大力支持贵州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大数据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贵州省先后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获批宽带乡村、远程医疗、物联网重大应用等试点示范,贵阳市先后获批电子商务、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移动金融等试点示范,贵安新区获批成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我省在大数据方面相继出台《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黔府发〔2014〕5号)、《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意见》(黔党发〔2016〕14号)、《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16〕42号)等文件,为发展数字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资源优势:数据加速累积,应用模式和种类不断丰富
       “数聚贵州”成效明显,全省数据中心服务器承载能力达37万台,安装使用服务器5.1万台。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已承载251个应用系统,截至2016年底共集聚7万GB数据。三大电信运营商贵安数据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教育部、公安部、中科院和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数据资源落户贵州。数据共享开放实现突破,云上贵州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升级改造,完成353个数据资源目录的梳理和170个数据集上云,发布共享数据集118个,108家网站与省政府门户网站实现数据交换,数据开放平台已提供110项可供下载的数据集。大数据快速发展催生了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网络新媒体、导航服务、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一批新兴服务业态发展,不断丰富数据资源的应用模式和种类。
       3.环境优势:软硬生态良好,发展条件和氛围持续优化
       我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宜居宜业环境,推动大数据等新经济形态发展,开展了大数据先行探索,营造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参与大数据发展的氛围,形成了全国大数据实验田的先行优势和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优势。交流合作环境不断优化,贵阳数博会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重要的高端交流平台,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成为中国大数据领域第一赛事,中国痛客大赛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我省自然文化绚丽多彩,拥有多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传统文化丰富,红色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以及音乐、舞蹈、戏剧、工艺、服饰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有利于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4.后发优势:发展速度加快,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十二五”时期,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旅游业井喷发展,一些优势产业在全国地位夯实,全省在西部地区实现了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全面发展,我省已进入后发赶超重要阶段。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引领信息产业规模加快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据初步测算,2016年我省信息经济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前列,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26%左右,在全国居中游水平。在此形势下,把握新兴经济形态孕育壮大带来的新机遇,站在较高起点,将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弯道取直、实现新跨越。
       (三)存在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
       虽然我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省信息化整体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0位,数字生活指数排名全国第30位,处于靠后水平。2016年,我省网络普及率仅为39.8%,在全国排名第29位,信息网络覆盖面不广,资费较高,区域“数字鸿沟”明显。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代无线通信、虚拟现实、物联网、车联网、智能遥测感知等新应用的快速普及,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互联网的带宽、资费和覆盖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将制约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2.支撑发展的实体经济土壤较贫瘠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和组成部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省GDP总量规模偏小,2016年仅占全国的1.46%,位列全国第25位。实体经济不够发达,传统产业发展实力不强,服务业发展亟待创新,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主体小散弱状况比较严重,数字经济发展“土壤”缺乏,给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制约。
       3.数字化技术和人才支撑严重不足
       我省科研技术人员总体数量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2016年,全省研发人员总数为2.55万人,仅占全国总数的0.66%。2016年,作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基础的大数据及关联企业注册市场主体管理人才及专业人才缺口达到33000人,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经济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尤其紧缺。技术供给长期处于全国较低水平,2016年我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36.01,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9.21个百分点,排第25位。科研产出水平低,2016年我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为16.75,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6.15个百分点,排第28位。
       4.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环境亟待优化
       为推动大数据发展,我省已在政策环境建设方面实现先行先试,为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较好基础,但创新创业等环境相对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技术创新环境、发展基础环境、配套体制机制等还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技术创新环境方面,2016年我省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为39.52,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2.71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28位。发展基础环境方面,据研究,2016年我省电子商务发展支撑指数为4.05,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配套体制机制方面,我省在基础环境、物流环境、人力资本环境等数字经济支撑条件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四)面临挑战
       1.数字经济创新密集使得我省发展应对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理念创新活跃,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对现有的各行各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给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发展,而且要实现发展思路与体制机制方面的变革。我省在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发展方面的经验尚显不足,对新技术、新概念、新业态的把握能力仍然不够,若不能尽快提升能力和水平,有可能错失数字经济繁荣发展带来的契机。
       2.应用市场尚未成熟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幼稚阶段逾越艰难
       数字经济在全球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国内外众多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新技术、新业务、新业态方面的发展能力迅速提高、商业模式逐渐成型,培育了规模巨大的用户群,占据明显的市场优势。与之相比,我省数字经济新兴领域的应用创新和市场培育较为滞后,应用范围和领域亟待扩大,企业成长壮大面临诸多困难。如果不能积极培育和挖掘市场应用、吸引用户并尽快拓展市场空间,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幼稚阶段”可能延长,并有可能错失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良机。
       3.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我省自身资源极化效应尚不显著
       我国各区域间产业竞争正趋白热化,产业资源、市场资源成为竞争焦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重点城市均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要素和资源具有很强吸引能力。与这些地区相比,我省的竞争能力偏弱,与周边区域比较,自身资源在其极化效应下面临不断流失的危机,如何在数字经济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将成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我省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方向,作为我省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服务社会民生的新途径、促进创业创新的新手段,加快发展资源型、技术型、融合型、服务型“四型”数字经济,构建数字流动新通道,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同步小康。
       (二)发展原则
       ——坚持发挥后发优势与牢守生态底线相结合。把握数字技术跃升式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率先部署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抢先布局高增值型新兴业态和前瞻性领域。遵循绿色生态化发展路径,走节约集约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实现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经济创新发展与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鼓励先行先试,支持发展理念、关键技术、商业模式、生产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全面创新,培育新业态,增加新供给,不断丰富数字经济内涵。适应经济创新发展要求,推动体制机制变革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坚持统筹协同推进与突出特色重点相结合。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四类数字经济形态的协同发展,增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实力。立足我省及各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聚焦重点领域,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实现立体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数字经济新业态。
       ——坚持外部资源引进与本地能力培育相结合。积极吸引和用好全球数字化创新发展成果,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与要素资源,以大视野推动实现经济大开放、大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坚持外引内联,实施一批引领性、应用性和支撑性项目,增强内生发展能力,提升我省在国内外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探索形成具有数字经济时代鲜明特征的创新发展道路,信息技术在三次产业中加快融合应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
       ——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数字经济主体产业快速壮大,主体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产值1000亿元,集成电路产值250亿元,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产值达到25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500亿元,通信服务业业务总量超过1500亿元。创建贵安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打造贵阳数字经济示范城市、遵义数字端产品制造集聚区,建成贵阳-遵义-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和一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技术、产品、企业、行业。贵州成为西部重要的数字经济发展基地。
       ——创建全国数字经济融合试验区。数字经济贡献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对三次产业创新转型和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互联网广泛应用,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生产、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模式广泛推行,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75。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融合型、服务型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旅游、金融、电商、物流等行业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模式快速发展,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成为全省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创建全国数字经济惠民示范区。数字经济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85,达到全国中上水平,网络普及率和数字生活指数排名显著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智慧化水平大幅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到65%。高速光纤网络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城市和农村普遍提供20Mbps以上的接入服务能力,3G/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满足城市和农村家庭依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多样化信息服务的带宽需求,城乡数字鸿沟加快缩小,精准扶贫数字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发展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累计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累计80万人。数字经济成为全省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新高地。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和供给能力明显提升,网络安全保证能力明显提高,数字经济人才洼地初步形成,发展支撑性作用明显增强,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开放合作机制、创业创新体制机制、科技管理体制和良好营商环境。累计引进和培养10000名以上数字经济中高端人才,集聚30家以上以技术为核心、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数字经济龙头骨干企业和200家以上创新力、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孕育催生一批数字经济新兴业态。数字经济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

       三、发展重点
       (一)发展资源型数字经济,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
       充分发挥我省大数据先行发展优势,持续增强数据这一战略性资源的集聚和利用效率,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交易等业务为重点,加速发展数字资源型产业。
       1.大力发展数据采集服务。培育发展专业化数据采集服务,支持专业企业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商业化平台,面向行业领域需求,采集电商数据、社交数据、运营商管道数据、社会化“块数据”等企业和社会数据。重点支持专业数据采集服务企业与政府部门、用户企业加强合作,参与建设或共建数据采集体系,普及应用传感器等数据采集终端,提高数据采集效率、质量和鲜活度。
       2.创新发展数据存储业务。推进先进、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建设,探索数据中心规模化运营服务机制,发展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数据即服务(DaaS)等云计算服务,开展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数据业务。支持贵州易鲸捷大数据存储和分析基础支撑数据库等项目建设,探索建设云计算资源交易平台,开展云计算资源交易业务。
       3.积极发展数据加工分析业务。重点支持贵阳大数据软件园、贵安大数据产业园、遵义大数据软件园发展,加快推进黔龙泰达大数据压缩处理服务及设备生产基地、贵州伯克利民生大数据分析等项目建设,建设贵阳、贵安等大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引进培育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可视化等大数据企业,发展档案数字化、网络数据清洗、图像视频数据标引、语音数据训练、工业自动化数据整理等业务。推进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特异群组挖掘等新型数据挖掘技术研发,加强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行为分析、情感语义分析、精准营销、社交媒体等数据应用服务的开发和推广。建设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汇聚大数据应用服务企业,面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创新、产品研发、营销运维等决策需求,开展数据资源分析挖掘业务。面向特定行业共性需求,推进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可视化工具产品,研发可视化解决方案,提供展示效果佳的数据可视化服务。
       4.加快培育数据交易业务。完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运营模式,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发展数据商品交易、算法交易、数据服务交易、商业数据衍生品交易等交易品种,发展数据资产评估、大数据征信、大数据质押、大数据融资等配套业态,逐步完善大数据交易产品体系,形成全国重要的数据交易市场。
       (二)发展技术型数字经济,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
       把握数字技术变革趋势,增强核心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全等领域产业发展,积极布局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领域,以发展数字技术硬件产品研发制造、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通信服务为重点,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
       1.强化数字终端产品制造实力。打造贵阳、遵义、贵安新区等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加快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振华贵州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财富之舟智能终端电子产业园、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七星关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一批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国产化ARM架构服务器处理器芯片、高世代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智能穿戴VR、服务器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支持多模、多频终端芯片及高效能的智能终端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智能家电、教育多媒体机、医疗健康电子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等智能数字终端产品,打造智能数字终端产品产业链。以华芯通为重点,推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研发,增强面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工业装备、信息安全等领域应用的芯片设计和制造能力。打造涵盖关键元器件、显示面板等制造业产业链体系,带动电子材料和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提升智能数字终端本地配套能力。
       2.增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能力。研发大容量数据存储与处理、超大规模数据仓库、云计算平台资源监控与管理、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关键技术,增强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创新能力,提升面向政务、工业、农业、电商、健康、旅游等行业应用需求的专有云、专用大数据系统的技术支撑能力。积极推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集成电路设计等发展,着力增强面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依托贵阳、遵义、毕节等地建设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推进贵阳泉丰大数据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惠与(中国)大数据云服务外包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呼叫服务建设规模及服务能力,着力打造“贵州服务”、“黔中声谷”知名品牌,推动我省服务外包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拓展离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离岸软件外包、离岸数据外包等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农业、能源互联网等系统解决方案,研制面向贵州特色产业的供应链协同管控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3.提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基础电信业务发展,提高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提升电信服务质量。结合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全光网络为基础的固定宽带业务、移动宽带业务等宽带网络业务,提高内容分发与加速服务、数据中心运行维护服务、云计算平台运行维护服务、大数据平台运行维护服务、北斗增强系统设施运行维护服务等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服务。结合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网络体系打造,发展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部署与运行维护服务、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服务,创新发展面向政用、民用、商用领域的IPv6业务。
       4.布局新兴数字技术领域。以应用牵引带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客空间、人工智能产业园,推进贵州亿丰升华机器人视觉系统研发、贵州航天林泉机器人伺服电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积极发展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智能翻译系统、智能客服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
       5.提升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网络攻防与测评实验室等项目,加强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电子认证、数据防伪、防篡改、隐私保护等安全技术攻坚,促进安全可靠服务器、海量高可靠性存储设备和高性能安全网络设备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网络安全、云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终端和芯片等产品和服务,构建完整的大数据安全产业链,夯实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和云平台安全能力。
       (三)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加快数字技术与一、二产业的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能源等新型业态,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提质增效,形成数字融合型经济新增长极。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加快重点制造领域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大力发展数字产品,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控制和管理水平。在贵阳、贵安新区等地率先建设一批省级互联网工业设计中心,发展网络协同设计、众包设计、虚拟仿真、3D打印、全息影像技术等数字化研发设计服务。发展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维护等特征的智能生产系统,推动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监测、远程诊断、在线管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应用服务,培育产品智能检测和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提升制造业产品安全和服务质量。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和能矿机械、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基础数据共享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提升高端制造生产能力。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逐步打造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链。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开展实时监测、预测预警、远程诊断、精细管理、产品追溯等在线增值服务,推动“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开展基于工业云的云制造资源服务,推进研发创新、协同营销、联合采购和维修服务等环节业务的众包,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水平。2020年,形成一批智慧制造模型、模式、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2.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农业O2O等新模式。加快喷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畜禽标准化圈舍、冷链物流、产品加工设备等的数字技术应用,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成套装备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发展基于贵州农业云、农经云的应用服务,支持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等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水平。推进基于数字技术的特色农产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一体化发展,整合、延伸和再造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农家乐”协同发展。培育建设大数据智慧农业项目、农业种植大数据共享平台、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项目等建设,到2020年,数字农业企业达到30家以上,基本建成数字农业产业服务体系。
       3.积极发展智慧绿色能源。加强数字技术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应用,加快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生产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实现能源生产的实时监测,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升能源生产效能。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打造多能源协调互补的分布式智能微电网,支持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发展智能化的能源监测与共享服务。发展新型绿色能源消费,加强能源资源大数据的分析及应用,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积极发展智能化能源分享和交易。积极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再生能源交易服务,促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壮大循环经济。
       4.推动区域特色产业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五大新兴产业”、“五张名片”发展,积极推进“黔货出山”。建设白酒大数据分析中心、白酒金融大数据交易平台、“老干妈”应用创新平台等项目。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烟草、白酒、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饮用水、民族商品等特色产业流程制造中的融合创新应用,发展基于生产数据和市场数据的营销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培育线上社会化营销、网络体验消费等新型商业模式。
       (四)发展服务型数字经济,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
       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业态,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再造数字消费“新蓝海”。支持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创新,为新服务业态提供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探索建设服务型数字经济先行先试区。
       1.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服务。推进全省旅游数据资源共享,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全域旅游的智慧旅游精准服务。提升黄果树、大小七孔、梵净山、千户苗寨等重点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贵阳、安顺、黔东南等地区率先建设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小镇,加快建设贵阳龙洞堡数字公园、安顺西秀区虚拟现实主题公园等智慧公园,探索推动自然景观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提升体验服务水平。构建开发互动的智慧旅游多元化营销平台,创新智慧旅游营销模式。支持特色农业旅游项目,推进农业旅游与农业电子商务协同发展。2020年,建成30个以上智慧景区。
       2.大力发展智慧健康服务。推进医疗健康终端产品研发应用,促进线下医疗卫生服务与线上健康信息服务的融合,推动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推进惠普智慧医疗云平台、贵州医科大学医药健康科技园等项目建设,建设互联网医院,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管理”等新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支持保健养生产业、运动康职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新业态发展。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3.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鼓励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垂直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探索构建产品质量保障追溯体系。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种养加工与销售结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加快建设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贵阳观山湖电子商务发展中心、遵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黔东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支持贵农网等综合电商平台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营协作,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与传统商贸服务的融合发展,鼓励传统生活服务企业依托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和O2O电子商务。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海关、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港口、物流快递服务等主要贸易单证的电子化。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电子商务发展支撑指数达到10。
       4.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推进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数据联通,依托贵阳、贵安新区开展互联网金融试点,加快形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电商金融、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态,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金融服务。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发和推广,完善电子支付手段,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基于黔农云综合服务平台,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快贵阳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国家批准贵安新区设立西部绿色金融试验区,到2020年,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达到50家以上,初步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数字金融中心。
       5.加快推进智慧物流发展。进一步构建完善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加快推动货车帮、传化贵州、马上到等企业发展,实现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等信息互通共享。推进贵州智慧商贸物流港、传化智能公路港、清镇马上到公路港、贵州长和长远物流园、改貌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广智能仓储系统、冷链物流中心等建设,推动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物流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促进智慧物流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构建智能物流调配配送网络,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推进电子商务服务与物流服务协同发展。2020年,培育3-5家大型互联网物流企业,支持5个大型物流园建立智能化物流仓储服务平台、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全省物流信息化率达到90%以上。
       6.加快推进数字文化创意发展。发挥我省特色自然资源、民族资源、文化资源优势,丰富数字媒体、数字出版、3D动漫、虚拟现实游戏和视频等数字内容供给,创新内容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加快多彩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园、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支持和推进数字化广播影视作品制作与推广,促进数字影视、数字音乐、动漫网游、互联网新媒体、文化艺术设计等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
       7.着力壮大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咨询策划、广告等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服务。发展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平台模式,引导平台企业积极探索服务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发展餐饮、娱乐、家政、交通等生活服务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快速、精准、多样化、本地化服务。推动海量的碎片化闲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贵阳分中心、贵州公众出行交通服务信息平台等项目,到2020年,数字经济龙头型平台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交易额超300亿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5家以上。
       8.大力推动分享经济培育发展。大力推进分享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实物、服务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生产能力分享经济,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制造企业生产资源开放平台,支持构建一批行业性服务平台,提高大型制造企业闲置资产利用率,实现企业内部研发、生产、检测、交易等环节及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向社会共享开放,提升协同发展效率。发展创新资源分享经济,引进或搭建一批创新创意资源分享平台,着力打造特色创新资源分享示范基地。发展生活服务分享经济,推动餐饮、家政、美容美体、社区配送、技术技能、二手物品等个人闲置资源分享,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分享单车等新型分享服务,着力打造绿色分享示范城市。发展教育资源分享经济,依托花溪大学城教育资源,开展科研仪器、教室资源、活动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分享服务,引进或搭建在线教育开放平台,支持具有富余能力的各级教师、专业人才提供在线课程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分享服务,最大限度挖掘教育科研价值。

       四、重大工程
       (一)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工程
       1.统筹推动各区域特色化发展。引导和支持各区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特色发展、协同发展。重点建设贵阳-遵义-贵安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带,争创贵安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打造贵阳数字经济示范城市,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打造遵义数字终端产品制造集聚区,重点推动以数字终端产品为代表的技术型数字经济发展。各市州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数字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因地制宜规划发展,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汇聚一批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有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集群。
       2.打造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结合各市(州)和重点园区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和实际条件,坚持集聚化、特色化标准,建设以数字经济特色小镇、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示范园区和特色景区、数字经济创新孵化器和创新空间等为代表的一批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二)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1.提升骨干网络支撑能力。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流动通道作用,建设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提升网络骨干传输和交换能力,拓宽互联网出省带宽。2017年,建成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
       2.推动宽带网络基础升级。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群创建工作,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效率,推进城乡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和新建开发区、产业园区宽带网络全覆盖,打造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数字经济信息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全省宽带网络普及率和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光网贵州”,推进“百兆光网城市”建设,以光纤到户为基础推动用户带宽实现百兆以上的服务能力,试点千兆光纤网络,实现全光通信商业化运营,积极发展全光网络服务。加快建设“满格贵州”,推进4G网络深度覆盖,积极申请5G试商用,培育5G产业发展生态圈,推进高速无线宽带覆盖,实现重点商圈的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
       3.发展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加强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CDN)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部署,推进以数据传输为核心的网络设施向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数字基础设施演进。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吸引电信运营商、大型互联网企业、专业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等来我省建设数据中心,加快推进华为数据中心、苹果公司亚太数据中心、贵州射电天文台及FAST数据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以贵安新区三大电信运营商超大型数据中心为核心,贵阳、黔西南等地大中型专业数据中心为补充的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为行业级、国家级、国际级数据资源入驻奠定基础。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试点,推进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建设云计算资源交易中心。2020年,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和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全省实现200万台服务器的数据承载能力,安装使用服务器数40万台以上。加快内容分发网络建设升级,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展网络容量、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推动内容分发网络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融合发展,推动内容分发加速服务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智慧家庭、在线直播、虚拟现实、网络游戏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北斗增强系统设施建设,率先在贵安新区、贵阳市、遵义市和安顺市建设北斗多模连续运行参考站网。2020年,市州城区基本建成北斗地面增强系统,实现增强系统信号全覆盖,提供事前分米级、事后厘米级精确定位服务,引进和培育企业15家以上。
       4.构建新型数字网络体系。布局物联网智能化感知设施,推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规模部署与集成应用,推动物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协同发展,推进电力、供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统筹规划和推进IPv6商用,在新建信息基础设施中推广应用IPv6,推进已建信息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鼓励发展面向政用、民用、商用领域的IPv6业务,推进基于云平台的网络视频会议、智慧物流、网络教育、远程医疗、智能物业等场景化应用。支持通信企业开展5G网络测试及5G应用试验,推动通信设备企业参与布局5G业务商业化应用。2020年,3G/4G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87%以上。
       (三)数据资源汇聚融通工程
       1.增强“云上贵州”数据集聚能力。推动全省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涉密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加快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集聚,推动各市(州)在“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上搭建分平台,统筹本级部门及所辖区(县)政府应用系统上云。鼓励其他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汇集。
       2.部署推进政府数据采集。编制数据采集标准,促进政府数据采集规范化、常态化。建立政府部门带头,并与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形成机制,鼓励政府部门运用互联网手段和外包、众包等模式采集数据,提高数据更新频率。鼓励专业化数据采集服务商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物联网等商业化平台采集各类数据资源。
       3.加快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制定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计划,开展政府数据资源梳理,编制政府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发布政府数据资源共享清单,加快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推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平台的互通,积极争取成为国家试点。
       4.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制定出台政府数据开放计划,梳理政府数据开放目录,促进高价值数据开放。通过举办应用大赛等活动,吸引各方智力资源,合力用多、用好政府开放数据,为政府决策和市民生活提供辅助。
       5.积极吸引数据资源入驻。打造全国战略数据集聚中心,吸引国家部委、大型企业、国际机构数据汇聚我省,支持数据中心运营商承接国家各部委、中央企业的南方数据中心、分中心和灾备中心业务,争取建设国家信息资源库、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等重大系统平台的数据灾备中心。积极拓展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和中国南方地区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引进一批省市数据资源项目。加快建成数字“一带一路”信息港(贵州),逐步形成面向“一带一路”的信息枢纽服务体系。开展海外数据资源招商,争取引进国际数据资源,促进国际数据资源的汇聚和应用。
       (四)数字政府增效便民工程
       1.打造先进数字政府。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的广泛深度融合,优化政务业务流程,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实现高效透明的政府治理,使政府运行效率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匹配。建设网络化政府办公平台,推广使用“云上贵州”APP平台和各部门政务服务APP,形成一批便民利民、全国一流的政务APP应用。以扶贫、交通、旅游、“数据铁笼”等示范应用场景,推动相关部门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加速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推动确保各级政府网站实现可公开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监督举报方式等信息的全面公开和及时动态调整。依托“云上贵州”平台丰富数据资源,建设我省宏观经济数据库和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提升政府决策数字化辅助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公安网络惠民应用、公共设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等,加强“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数据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2020年,政府数据及应用向“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迁移,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打造便捷政务服务。建设全省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鼓励各部门建设专业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对接,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推进“一号一窗一网”建设,逐步完成自由政务服务流程的梳理、简化和标准化,全面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开发和推广应用智能手机APP客户端等便民方式,为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提供高效精准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五)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程
       1.加强企业生产执行数字化。鼓励企业加强生产装备、产品的联网监控,利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关键指标与生产工艺过程的结合分析应用,为优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实现生产信息集成化、设备管理智能化、质量控制科学化、能耗指标精细化、管理评价多维化、绩效改善透明化的综合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售后服务水平。2020年,生产方式精细化、柔性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8%。
       2.促进企业资源配置数字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ERP等数字化项目,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集成,提高研发、制造、服务等环节协同水平,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高效化,依托先进管理理念结合数字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闲置资源配置,发展行业分享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推进企业运营决策数字化。鼓励企业建设运营决策支撑系统,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搭建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模型,进行多维差距分析,支持业务处理过程的优化和企业战略决策,实现产供销等业务的集成,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4.增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引导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提高B2B、B2C、O2O等应用水平和能力,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创新产品供给和客服交互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借力互联网开拓新商机。组织企业学习借鉴电子商务成功案例,探索适用企业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新模式。组织电子商务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网络营销人才培训、网络营销策划推广、网络营销实战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六)民生服务数字化应用工程
       1.推进医疗健康数字化应用。依托“云上贵州”平台,实施居民健康“一卡通”,推动全员人口、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建设和融合,实现跨医院、跨层级的医疗、医药等数据共享。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就诊咨询、挂号预约、远程医疗、自助监护等全流程服务,逐步探索开展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实施贵阳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惠普智慧医疗云平台、贵阳医学院医药健康科技园等项目,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形成“医院+网络平台+药店+家庭”的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无缝对接。
       2.推进教育数字化应用。构建全省互联网教育平台,整合教育信息化资源和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传统手工艺传承培训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支持网络化教育、电子书包、网上教学等服务发展,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数字化开发与应用,开发和推广应用在线课堂教学、智慧校园、标准化考试系统等,提供网络化、个性化教育服务。构建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基于教育大数据提供学生学习成长监测与干预等功能。支持专业培训机构、互联网培训机构利用先进数字化手段提供内容丰富的培训服务。
       3.推进文化创意数字化应用。建设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汇聚展示、演出、培训等文化信息,整合图书、文博、非遗、文艺等文化资源,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及文化遗产等文化场所的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社区图书馆、数字学子书堂、数字农家书屋等建设,实现文化信息内容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构建集公平、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数字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提升数字文化资源共享能力与传播服务效率。鼓励优质文创企业开发适应市民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展线上购物与线下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字文化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时效性。
       4.推进便捷交通数字化应用。建立交通大数据集成与应用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域涉及交通服务数据融合,加快整合实时路况和公交、铁路、航班、停车场等信息,提供一体化出行信息服务。加强对出租车、约租车等车辆的动态监管和服务,提升城市交通畅通水平。鼓励企业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诱导等增值服务,实现交通路线实时查询、停车场信息查询、出行线路规划、路况查询等服务,提高出行效率,节约出行成本。
       5.推进社会保障服务数字化应用。利用数字化手段洞察民生需求,提升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民生服务水平。推动社会保障数字化应用、民政业务数字化应用和防灾减灾救灾数字化应用,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领域的缴费、参保凭证、待遇享受等多方面功能,为参保群众提供全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便捷的社会保险服务,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社保卡服务平台,依托社保卡、个人身份证平台,开展实名身份核验,支持政府其他部门及社会机构通过社保卡向城镇居民提供服务。逐步推动民生服务普惠化、均等化,培育数字化惠民共享新经济。
       6.推进劳动力就业培训数字化应用。依托“云上贵州”平台,建设全省劳动力培训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劳动力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工作全程信息化;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一站式服务;建设省级就业信息资源库,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持资金审核、服务绩效考核和就业形势分析。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的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待遇领取等功能,成为来劳动这接受就业服务和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主要身份证,为劳动者提供便捷服务。
       7.推进社区服务数字化应用。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建设“社区和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层级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基础信息资源的统一采集、更新和应用,整合共享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资源,促进人口信息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应急联动和社区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实现社区基层的精准化管理。开展基于移动端的社区公共信息实时发布、社区事务办理、党政服务、媒体服务、社区安保和便民服务,提升社区事务受理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打造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节点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开展智能家居、社区医疗、健康监护、家政护理、定位援助等领域的智慧社区服务,提升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七)新型数字消费推广工程
       1.促进智能终端产品消费。大力推动数字家庭智能终端应用普及,加快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数字消费产品支撑能力。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面向生活情景、智能感应、安防控制、绿色节能等典型应用场景,推广应用智能门禁、家庭能源管理监控设备、水电气远程抄表等智能设备,加快发展智慧社区数字服务。以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人群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防盗、烟雾及气体泄漏自动报警、紧急呼叫等智能设备和服务。逐步推广生活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新型智能产品,进一步拓展居民智能消费领域。
       2.推进本地品质电商消费。支持餐饮企业、传统百货企业、连锁超市及日用品批发市场开展网络销售,发展移动餐饮、移动购物等新业务,运用“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模式。推动数字商业街区打造,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体验式智慧商圈,提高商圈内消费集聚水平。创建一批广覆盖、优服务、可持续的智慧社区服务示范中心,为居民打造“便民智慧生活服务圈”。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分享单车、二手闲置物品等O2O分享服务,提升居民智能绿色消费水平。
       3.推广数字文化体育消费。围绕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中外优秀剧目、黔风贵韵民族文艺和民间艺术等文化,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数字动漫等产业园区,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积极举办各类大型数字文化艺术节,大力推广数字演出、数字视频、线上订票、线上付费观看、微电影、3D动漫、虚拟现实游戏等产品和服务,着力提升数字文化消费比重。围绕健身娱乐、竞赛表演、技术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项目,大力推广场馆设施线上查询、预订支付和开放分享服务,积极推广智能运动终端应用和远程健身指导服务,提升休闲体育和竞技体育居民消费水平。
       4.推广数字健康养老消费。围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亚健康调理与维护、医疗护理与康复、健康文化与教育等服务领域,大力推动传统和社会医疗机构开展居民远程健康和到家服务,推广互联网医院相关服务,促进居民大健康消费。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需求,加快发展面向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居家环境监测、远程看护、亲情关怀、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社区养老互助等服务,推进数字养老模式创新,提升老年人关怀保健水平。
       (八)精准扶贫数字化工程
       1.打造数字化精准扶贫体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稳定、监管有效、服务全面、覆盖全局的数字化精准扶贫体系,以数字经济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大数据与大扶贫协同发展。加快扶贫数据库和数字化精准扶贫系统建设,推动相关部门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为各级部门提供资源和能力支撑,吸进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实现各项扶贫工作的精准识别、精准服务、精准管理和精准配置,形成具有贵州特色扶贫开发新模式。通过加强精准扶贫数字化应用力度,拓宽农村基层管理及“三农”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
       2.推动精准扶贫对象识别数字化。建设全省统一的贫困户数据库,实现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镇、贫困县、连片特困地区等扶贫对象基本信息的数字化、分类化、动态化、常态化管理,全面地掌握每个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扶贫工作进展和脱贫情况,分析贫困户的分布情况、贫困户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需求等,为精准扶贫工作管理打下基础。
       3.推动精准扶贫项目管理数字化。建设全省统一的精准扶贫管理平台,准确把握扶贫工作进展。建立扶贫开发工

上一篇:贵州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下一篇:甘肃省“十三五”成品油分销体系发展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