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头喜人 强力拉动经济增长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近年来,我省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这是让人感叹的数据:丹寨县洋浪村发展蔬菜种植,因要向外运输蔬菜,用上“货车帮”APP平台,通过在平台上发布蔬菜信息,寻找适合的货车。村支书杨雄没想到,原本是平台服务了自己,自己非但不用付服务费,还因为发布了信息,而得到平台支付的费用。仅去年一年,该村就在“货车帮”平台上挣得信息发布费1万7千元。
这是让人振奋的信号:4月初,《贵州省“全域旅游融合应用专项行动”计划》发布,打造智慧旅游服务,全面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号角嘹亮,再掀高潮。这是继2017年全省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后,又一重磅举措。正如省旅发委主任李三旗所言:“要让旅游成为新经济推进剂。”
一个是摸得着的实惠,用数据将价值变现,鼓了老百姓荷包。一个是看得见的行动,把体验变成获得,乐了消费者脸庞。这些点滴获得和实惠,是全省服务业蓬勃发展的鲜活体现,正汇集成高亢音符,谱写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动旋律。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今年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位居全国第1位,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8%,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是我省经济增速连续29个季度居全国前3位的重要动力。
亮点纷呈 新动能不断孕育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孕育,新产业新经济蓬勃兴起,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
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2%,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大数据信息服务、山地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地方金融体系加快建设,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8.7%、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增长5.4%,民航货邮吞吐量增长17.2%、同比提高15.3个百分点。居民出行需求升级提档,高铁累计发送旅客量、民航旅客吞吐量分别增长55%和21%。
在大数据战略行动的引领下,互联网相关行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74.8%、同比提高44.7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5.5%和34.9%。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了快递业务迅猛扩张,网络零售额增长33.9%,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35%和39.6%。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新业态方兴未艾。
服务业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新设市场主体等方面全面领跑,支撑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季度,规模以上城镇非私营服务业企业从业人数增长12.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城镇非私营企业12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26.6%,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达53%。服务业企业达39.1万户、增长17.4%,占全部企业市场主体的比重达63.1%。
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了税收结构和企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不断增强。
动力更足 发展脉搏强劲
服务业投资主导作用更明显。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0.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84.5%,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阵地。大数据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发展势头强劲,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49.2%和52.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0.1%。
消费需求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服务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消费结构升级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今年以来,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业稳定健康发展。一季度,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4.2%和36.4%,入黔游客增长31.6%,入黔游客占接待国内游客总数的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1.2%。
旅游业持续“井喷”增长带动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旅游+电商”和电商平台消费的普及,新兴消费模式正逐渐壮大市场,全省消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增速居全国第3位,消费升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记者 王淑宜 黄军